以下文章来源于外泌体之家(公众号)
10月份国内新出的细胞外囊泡/外泌体领域论文不完全统计有332篇。IF>10的有62篇;IF>20的有3篇。本期主要内容包括:间充质干细胞EV减轻光老化、EBV阳性鼻咽癌、肽实现EV的快速和无偏富集、神经炎症和铁死亡、三阴性乳腺癌、淋巴细胞衍生工程化凋亡小体用于骨关节炎治疗、体内流式细胞术监测EVs、杂化膜囊泡的多抗原纳米疫苗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线粒体衍生囊泡相关的转移、小鼠胚胎发育中的干细胞多能性维持、腹主动脉瘤、人羊膜上皮干细胞外泌体等方面内容。内容十分丰富,不容错过。外泌体之家
1.北京协和医学院赵春华团队:人脂肪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通过TIMP1/Notch1途径减轻光老化
Zhang, H., et al. (2024). "Human adipose and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mitigate photoaging via TIMP1/Notch1."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9(1): 294. IF=40.8
UVB辐射会引起氧化应激、DNA损伤和炎症,导致皮肤皱纹、屏障功能受损以及致癌风险增加。解决或预防光老化可能为这些状况提供有前景的治疗途径。最近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多种皮肤病中表现出显著的治疗潜力。鉴于细胞外囊泡(EV)可以向受体细胞传递多种货物并引发类似的治疗效果,该报道研究了脂肪来源的MSC衍生EV(AMSC-EV)和脐带来源的MSC衍生EV(HUMSC-EV)在光老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体内实验中,AMSC-EV和HUMSC-EV的治疗可以改善皱纹和皮肤水分,同时减轻皮肤炎症和表皮及真皮层的厚度变化。此外,使用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s)、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s)和T-Skin模型的体外研究表明,AMSC-EV和HUMSC-EV可以减轻衰老,减少活性氧(ROS)和DNA损伤水平,并缓解由UVB引起的炎症。此外,EV治疗增强了表皮细胞的活力和迁移能力,并促进了光老化细胞模型中真皮层的细胞外基质(ECM)重塑。从机制上讲,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TIMP1在AMSC-EV和HUMSC-EV中高度表达,并且可以发挥与MSC-EV类似的效果。此外,EV和TIMP1可以抑制Notch1及其下游靶标Hes1、P16、P21和P53。总之,AMSC-EV和HUMSC-EV通过TIMP1/Notch1途径减轻皮肤光老化。
2.武汉大学谢丛华、华中科技大学周亚娟:靶向EB病毒(EBV)阳性鼻咽癌中的LMP1-ALIX轴可以抑制免疫抑制性小型细胞外囊泡的分泌,并增强抗肿瘤免疫
He, F., et al. (2024). "Targeting the LMP1-ALIX axis in EBV(+)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hibits immunosuppressive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 secretion and boosts anti-tumor immunity."
Cancer Commun (Lond).IF=20.1
免疫疗法已经革新了鼻咽癌(NPC)的治疗方案,然而其反应率仍然不足。小型细胞外囊泡(sEVs)上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肿瘤中介导局部和外周免疫抑制,PD-L1装载到这些囊泡中的机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LMP1是表达在EB病毒(EBV)阳性NPC中的关键病毒癌蛋白,有助于重塑肿瘤微环境。然而,LMP1在NPC中调节肿瘤免疫的精确机制仍不清楚。该报道旨在研究LMP1和sEV PD-L1在NPC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通过多重免疫荧光(mIF)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了LMP1对NPC组织和人源化肿瘤荷鼠模型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丰度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对sEVs进行表征。免疫共沉淀质谱用于鉴定与LMP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CD8(+) T细胞增殖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评估sEVs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作用。此外,使用mIF和生存分析分析了NPC中LMP1及其下游调节因子的表达模式。在NPC患者样本和小鼠模型中,高LMP1表达与CD8(+) T细胞浸润受限相关。此外,LMP1促进sEV PD-L1分泌,导致体外CD8(+) T细胞活力和IFN-γ表达的抑制。在机制上,LMP1通过其细胞内结构域招募ALIX,并通过其跨膜结构域结合PD-L1,从而促进PD-L1装载到依赖ALIX的sEVs中。ALIX的破坏减少了LMP1诱导的sEV PD-L1分泌,并增强了CD8(+) T细胞在体内外的抗肿瘤免疫。此外,LMP1和ALIX的高表达水平与增强的免疫抑制特征和较差的NPC患者预后结果正相关。研究发现了LMP1如何与ALIX和PD-L1相互作用形成三分子复合物,促进PD-L1装载到依赖ALIX的sEV分泌途径中,最终抑制NPC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这突出了NPC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靶点和预后标志物。
3.【综述】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苏佳灿:骨骼老化与细胞外囊泡
Wang, J., et al. (2024). "Bone aging an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Sci Bull (Beijing). IF=18.8
骨骼老化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问题,涉及骨量和骨强度的自然下降。同时,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囊泡(EVs)——这些微小的膜结合颗粒——已因其在各种生理过程和与年龄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而受到认可。EVs与骨骼老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它们对骨代谢的影响,在年龄增长时变得尤为重要。这篇综述探讨了EVs的生物学、类型及其功能,并强调了它们在骨骼老化中的调节作用。研究了EVs对骨代谢的影响,并突出了它们作为监测骨骼老化进程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此外,讨论了EVs的治疗应用,包括靶向药物递送和骨再生,同时也解决了与EVs疗法相关的技术复杂性和监管问题。总结了当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对EVs在骨骼老化中作用的研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些方向包括利用EVs实现个性化医学的潜力,以及将EV研究与先进技术结合以增强与年龄相关的骨骼健康管理。这一分析强调了EVs在理解和管理骨骼老化方面的变革潜力,从而标志着骨骼健康研究的重大进步。
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徐丽:通过精心设计的肽实现细胞外囊泡的快速和无偏富集
Wang, L., et al. (2025). "Rapid and unbiased enrichment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via a meticulously engineered peptide."
Bioact Mater 43: 292-304.IF=18
细胞外囊泡(EVs)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EVs在生物流体中的异质性和低丰度,从复杂生物流体中快速、高效和无偏分离EVs仍然是一个挑战。该研究报告了一种新颖的方法,通过重构和修饰人工插入肽,在中性条件下实现EVs的无偏快速分离,仅需20分钟即可达到约80%的回收率。此外,该方法展现了卓越的抗干扰能力,并获得了与标准超速离心及其他方法相媲美的高纯度EVs。重要的是,分离出的EVs可以直接用于下游的蛋白质和核酸分析,包括蛋白质组学分析、外显子测序分析,以及在临床血浆样本中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V-Ki-ras2 Kirsten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基因突变。该方法为利用EVs进行液体活检以及其他各种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5.华中科技大学田代实、王伟、秦川:泡沫细胞衍生的外泌体miRNA Novel-3在缺血性卒中期间驱动神经炎症和铁死亡
Qin, C., et al. (2024). "The foam cell-derived exosomal miRNA Novel-3 drives neuroinflammation and ferroptosis during ischemic stroke."
Nat Aging.IF=17
大动脉粥样硬化(LAA)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常见病因。理解连接动脉粥样硬化与卒中的机制对于制定适当的干预策略至关重要。该研究发现外泌体miRNA Novel-3在LAA-AIS患者的血浆中选择性上调。值得注意的是,Novel-3主要在巨噬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中表达,其表达与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脆弱性相关。在小鼠脑缺血模型中探索Novel-3的功能,发现Novel-3加剧了缺血性损伤,并靶向表达离子化钙结合适应分子1的围梗死区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在机制上,Novel-3通过与striatin(STRN)相互作用并下调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增加了铁死亡和神经炎症。阻断Novel-3活性或过表达STRN在缺血条件下提供了神经保护。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衍生泡沫细胞的外泌体Novel-3靶向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以诱导神经炎症,可能成为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卒中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凌乾:高效、高质量的治疗性细胞外囊泡工程集成纳米平台
Wang, Y., et al. (2024). "Efficient,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of Therapeutic Extracellular Vesicles on an Integrated Nanoplatform."
ACS Nano.IF=15.8
工程化细胞外囊泡(EVs)已被公认为基因和细胞治疗的重要疗法。为了实现临床所需的治疗效果,EV工程技术对EVs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在治疗性有效负载递送、EV分泌和细胞外微环境的控制方面的局限性,传统方法仍然面临挑战。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纳米平台(称为PURE),该平台能够有效地进行电转染,同时刺激细胞产生携带功能性RNA的高质量EVs。PURE进一步采用一个铵离子去除区以保持细胞外微环境的生理条件,并配备EV摄取区,利用多孔水凝胶高效(87.1%)地原位捕获EVs。与细胞自然分泌的EVs相比,该平台实现了大约12倍的工程化EVs产量和146倍的目标治疗物质丰度。经过PURE工程化的miR-130a-EVs在体内和体外均被验证能有效上调mTOR信号通路。其治疗能力通过增强体外原始卵泡的激活得到验证。在体内应用中,miR-130a-EVs在恢复老年小鼠卵巢功能方面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得到了凸显。PURE平台代表了一种EV介导疗法的临床转化策略。
7.国家纳米中心陈春英院士、李佳阳:水凝胶介导阻断外泌体通信以对抗肿瘤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适应
Shi, K., et al. (2024). "Hydrogel-Mediated Jamming of Exosome Communications That Counter Tumor Adaption in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CS Nano. IF=15.8
缺氧是实体肿瘤中的常见现象,可以刺激欺骗性肿瘤外泌体的扩散,这些外泌体作为沟通桥梁,协调招募各种支持性细胞类型,以增强肿瘤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当前的纳米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智能策略来对抗缺氧的肿瘤微环境。然而,一旦暴露于化疗等外部刺激,肿瘤细胞同时释放恶性信号,导致肿瘤迁移和免疫抑制,给临床实践带来挑战。利用靶向膜的治疗策略,应用自组装短肽(PepABS-(p)y)在肿瘤细胞表面形成水凝胶,可以通过纤维状纳米结构阻止外泌体扩散,并有效限制传统疗法的全身不良影响。此外,PepABS-(p)y可以通过携带缺氧肿瘤过表达的CA IX酶抑制剂在体内减轻缺氧肿瘤微环境,其中缺氧也是诱导肿瘤外泌体并在免疫系统内介导细胞间通信的重要调节因子。在阻断外泌体通信的应用中,它可以通过调节外泌体货物中的microRNA靶向T细胞相关信号通路,最终增强CD8(+) T细胞的浸润,并减轻转移部位的炎症性单核细胞。总的来说,PepABS-(p)y凭借阻止外泌体扩散的能力,可以作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膜靶向治疗工具,抵抗肿瘤在免疫微环境中的适应,并进一步推进传统化疗。
8.陆军军医大学齐晓伟:肿瘤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实现三阴性乳腺癌局部免疫激活的肿瘤趋向性化学基因治疗
Peng, Z., et al. (2024). "Tumor-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nable Tumor Tropism Chemo-Genetherapy for Local Immune Activatio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CS Nano. IF=15.8
三阴性乳腺癌(TNBC)高度异质化,缺乏可利用的治疗靶点,并具有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TME)。蒽环类化疗仍然是TNBC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当前流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持续面临治疗耐药性。因此,迫切需要探索联合治疗策略以重塑TME并改善治疗反应。考虑到肿瘤细胞来源囊泡的高度特异性归巢能力以及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3(STAT3)通路在TNBC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STAT3小干扰RNA(siSTAT3)和阿霉素(DOX)功能化肿瘤来源细胞外囊泡(TEVs)(siSTAT3-DOX@TEV)的协同治疗策略。体内和体外结果表明,siSTAT3-DOX@TEV能够精准靶向肿瘤组织,下调STAT3表达,并协同高效地诱导免疫原性死亡,从而逆转免疫抑制的TME。此外,质谱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揭示了siSTAT3-DOX@TEV的局部免疫激活效果,肿瘤组织中的M1型巨噬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显著增加。这些结果为开发基于TEV的TNBC临床治疗化学基因治疗剂提供了有力的指示。
9.华中科技大学王江林:用于骨关节炎治疗的具有炎症调节和软骨亲和性的淋巴细胞衍生工程化凋亡小体
Chen, J., et al. (2024). "Lymphocyte-Derived Engineered Apoptotic Bodies with Inflammation Regulation and Cartilage Affinity for Osteoarthritis Therapy."
ACS Nano 18(43): 30084-30098. IF=15.8
凋亡小体作为由凋亡细胞产生的丰富细胞外囊泡,在信号传导和稳态调节中发挥核心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将死亡转化为再生。该研究设计了源自T细胞的工程化凋亡小体,具备炎症调节和软骨亲和能力。将这种工程化凋亡小体作为天然抗炎因子封装到润滑水凝胶微球中,以实现可注射的微球复合物用于骨关节炎(OA)的治疗。在上述治疗系统中,工程化凋亡小体作为生化信号调节炎症微环境并促进软骨细胞的软骨稳态,而润滑水凝胶微球则作为生物物理刺激,有效减少软骨表面的摩擦,恢复软骨压力,并通过摩擦降解控制封装的工程化凋亡小体的缓慢释放。因此,目前的工作创建了一种可注射的多功能治疗微球,以促进软骨重塑和OA治疗。
10. 北京大学魏勋斌、上海交通大学夏伟梁:通过体内流式细胞术实时监测小型细胞外囊泡
Zhang, F., et al. (2024). "Real-time monitoring of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sEVs) by in vivo flow cytometry."
J Extracell Vesicles 13(10): e70003. IF=15.5
细胞外囊泡(EVs)是由双层脂质膜构成的囊泡结构,由活细胞释放。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的功能性,表明小型EVs(sEVs)可以介导特定形式的细胞间通信。sEVs的未来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可以作为诊断标志物,还可以作为治疗剂。然而,sEVs在临床转化中的最大难点在于目前对它们的了解还不够,特别是在体内行为方面。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体内流式细胞术(IVFC)监测血液循环中sEVs的新方法。研究已经证明,IVFC信号基线的高度与sEVs的浓度成正比。此外,研究发现IVFC信号中的峰值是由sEVs的聚集或细胞摄取产生的。在体内监测sEVs从血液中的清除表明,与未聚乙二醇化的sEVs相比,聚乙二醇化的sEVs在循环中具有更长的停留时间并表现出较少的聚集。这些研究表明,IVFC能够实时监测循环中的sEVs,这可以为sEVs的药代动力学和细胞靶向能力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11. 中山大学丁鑫团队:基于杂化膜囊泡的多抗原纳米疫苗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Peng, X., et al. (2024). "A multiantigenic antibacterial nanovaccine utilizing hybrid membrane vesicles for combating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s."
J Extracell Vesicles 13(10): e12524. IF=15.5
前期报道:JEV|中山大学丁鑫团队:基于杂化膜囊泡的多抗原纳米疫苗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12. 华中科技大学李红钢:从人类精液中分离CD63阳性附睾小体及其在改善精子功能中的应用
Luo, J., et al. (2024). "Isolation of CD63-positive epididymosomes from human seme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mproving sperm function."
J Extracell Vesicles 13(10): e70006. IF=15.5
细胞外囊泡(EVs)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来源的EV亚群介导不同的生物效应。从混合物中分离不同亚群的EVs至关重要但具有挑战性。附睾小体由附睾上皮分泌,在精子成熟和功能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对人类附睾组织和附睾液的有限获取阻碍了对附睾小体及其潜在临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分选的新策略,从射精液中分离人类CD63阳性附睾小体。确定CD52是一种仅在附睾中表达的膜定位蛋白,作为人类附睾小体的分选标志物。然后,使用流式细胞术分选仪从人类精液中分离出CD63阳性附睾小体并进行浓缩。此外,观察到分离出的CD63阳性附睾小体比其他CD63阳性精液EV亚群更能改善精子功能,证明了成功从人类精液中分离出附睾小体亚群及其在临床中的潜在应用。
13. 【综述】香港大学Judy Wai Ping Yam团队:细菌细胞外囊泡在人类癌症中的新兴作用
Liang, A., et al. (2024). "The emerging role of 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human cancers."
J Extracell Vesicles 13(10): e12521.
细菌细胞外囊泡(BEVs)已成为细菌与宿主之间的重要媒介。除了在维持宿主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外,它们最近还与癌症等疾病病理联系在一起。因此,BEVs的研究代表了一个具有显著转化潜力的引人入胜且快速发展的领域。这篇综述简要介绍了BEV的特征、货物和生物发生的基本原理。重点总结了BEVs与各种癌症类型之间的当前关系,展示了它们在肿瘤发生、治疗反应和患者生存中的作用。进一步讨论了BEVs的内在优势,如稳定性、丰度和特定的货物特征,使其成为无创诊断和预后方法的理想候选者。该综述还探讨了BEVs作为癌症治疗策略的潜力,考虑到它们传递治疗性药物、调节肿瘤微环境(TME)和引发免疫调节反应的能力。理解BEVs的临床意义可能会带来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治疗策略的发展。这篇全面的综述评估了围绕BEVs的当前进展,并提出问题以鼓励在这一新兴领域进行进一步研究,以充分利用BEVs在临床应用中对抗癌症的潜力。
14. 南方医科大学陈雪梅:HSP90 N端抑制通过减少HSP90AA1-HCFC1相互作用降低TFEB转录,从而在肝癌中促进与线粒体衍生囊泡相关的转移
Liu, L., et al. (2024). "HSP90 N-terminal inhibition promotes mitochondria-derived vesicles related metastasis by reducing TFEB transcription via decreased HSP90AA1-HCFC1 interaction in liver cancer."
Autophagy.
癌细胞在缺乏经典的MAP1LC3B/LC3B(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时,通过增加线粒体衍生囊泡(MDVs)来维持线粒体稳态。MDVs促进线粒体成分转运到细胞外囊泡(EVs)中,并诱导肿瘤转移。尽管HSP90(热休克蛋白90)伴侣数百种客户蛋白,其抑制剂能够抑制肿瘤,但与HSP90抑制剂相关的化疗却伴随意外的转移。该研究发现HSP90抑制剂导致线粒体损伤,但刺激低LC3诱导的MDVs和MDVs衍生EVs的释放。然而,LC3为何减少以及在HSP90抑制下MDVs形成的转录调控机制仍然未知。由于TFEB(转录因子EB)是最重要的线粒体自噬转录因子,而HSP90的靶蛋白HCFC1(宿主细胞因子C1)调节TFEB转录,因此在MDVs形成中TFEB、HCFC1和HSP90之间可能存在隐藏的联系。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HSP90 N端抑制通过减少HSP90AA1-HCFC1相互作用而减少TFEB转录,阻止HCFC1结合到TFEB近端启动子区域。TFEB转录减少,从而导致LC3减少,最终促进MDVs形成。用微管抑制剂诺考达唑(NOC)阻止MDVs形成,激活HCFC1-TFEB-LC3轴,减弱HSP90抑制剂诱导的MDVs和MDVs衍生EVs的释放,抑制肿瘤细胞球和原发性肝肿瘤的生长,并减少癌细胞向次级转移部位的渗出。总之,这些数据表明,应该使用联合疗法来降低HSP90抑制剂引起的低TFEB触发的MDVs形成的转移风险。
15. 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秦樾:LIF促进Sec15b介导的STAT3外泌体分泌,以维持小鼠胚胎发育中的干细胞多能性
Xu, L., et al. (2024). "LIF Promotes Sec15b-Mediated STAT3 Exosome Secretion to Maintain Stem Cell Pluripotency in Mouse Embryonic Development."
Adv Sci (Weinh): e2407971. IF=14.3
LIF通过激活STAT3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的自我更新生长,STAT3转移到细胞核内以诱导多能基因。然而,LIF激活的ERK信号通路在自我更新生长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与多能基因诱导相抵触。在此,研究报告指出,在mESC中,STAT3经历多泡内涵体(MVEs)转移和随后的分泌,LIF激活的STAT3在N端螺旋卷曲结构域内的K177/180位点被乙酰化,并在Y293位点被磷酸化,这负责STAT3与Secl5b(胞吐复合物组分6B,EXOC6B)之间的相互作用。STAT3转移到MVEs导致T202/Y204-ERK1/2磷酸化下调和S9-GSK3β磷酸化上调,从而维持mESC的自我更新生长。K177R/K180R或Y293F替代的STAT3无法完成MVEs转移和Secl5b依赖的分泌。表达K177RK180R替代(STAT3(mut/mut))的小鼠部分胚胎致死。在STAT3(mut/mut)胚胎中,与血液系统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变化,存活的个体在造血系统中携带一系列异常。此外,Secl5b基因敲除的小鼠表现出胚胎致死。因此,Secl5b介导的STAT3 MVEs转移调节ERK和GSK3β信号通路的平衡,维持mESC的自我更新生长,这涉及调节造血系统的稳定性。
16. 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赵娜娜、张凯:仿生电动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海绵用于增强生物膜感染的治疗
Wang, Y., et al. (2024). "Biomimetic Electrodynam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ponges for Augmented Treatment of Biofilm Infections."
Adv Sci (Weinh): e2408442. IF=14.3
17. 南京大学李晓强、毛春:利用磁响应趋化纳米马达增强外泌体对腹主动脉瘤的递送,以实现弹性基质的再生修复
Wang, L., et al. (2024). "Enhancing Exosomal Delivery to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using Magnetically Responsive Chemotactic Nanomotors for Elastic Matrix Regenerative Repair."
Adv Sci (Weinh): e2405085.IF=14.3
腹主动脉瘤(AAA)涉及腹主动脉的局部扩张,而由于主动脉弹性基质的再生修复能力本身就很差且异常,因此这种状况的逆转受到显著限制。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s)是有前景的再生工具;然而,由于动脉系统中高血流量,实现MSCEs对AAA的精准靶向具有挑战性。在这项研究中,开发了一种用于磁力和化学推进的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结果表明,该纳米马达通过磁场导航和过氧化氢酶诱导的趋化性有效增强了MSCEs对AAA的递送。该纳米马达显著增强了弹性基质修复,减少了氧化应激,并激活了PI3K/Akt通路,从而导致动脉瘤缩小和逆转。此外,该纳米马达具备磁共振成像能力。在大鼠AAA模型中使用这种纳米马达提供了一种新颖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有望成为这种状况的潜在治疗选择。
18.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孙静:利用工程化细胞外囊泡混合蜗牛黏液增强粘附性水凝胶进行宫内损伤炎症级联反应的基因治疗
Peng, X., et al. (2024). "Gene Therapy for Inflammatory Cascade in Intrauterine Injury with Engineer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Hybrid Snail Mucus-enhanced Adhesive Hydrogels."
Adv Sci (Weinh): e2410769. IF=14.3
由宫内损伤引发的早期过度炎症会导致后续的宫腔粘连(IUA)。通过多组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确定了STAT1介导的M1型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加速炎症级联反应和IUA的形成。然而,临床使用的透明质酸(HA)水凝胶由于生物粘附性能差,容易从损伤部位滑出。因此,在IUA治疗中应用水凝胶进行M1型巨噬细胞干预仍面临挑战。在此,设计了一种工程化的细胞外囊泡(EVs)混合蜗牛黏液(SM)增强粘附性水凝胶,以改善生物粘附性能,并通过靶向递送和STAT1沉默实现M1型巨噬细胞干预。首先,受SM高生物粘附能力的启发,将SM与甲基丙烯酸明胶(GelMA)溶液混合构建GelMA/SM(GS)水凝胶。然后,合成叶酸修饰的细胞外囊泡(FA-EVs)用于靶向递送STAT1-siRNA。将FA-EVs混合GS水凝胶注入子宫腔后,在损伤部位表面形成保护性水凝胶层,并持续释放载有STAT1-siRNA的FA-EVs,通过抑制STAT1磷酸化来减少M1型巨噬细胞的生成,从而减少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和胶原沉积。此外,与其他组相比,使用该水凝胶处理的大鼠的妊娠率和胎儿数量明显更高,表明该水凝胶能够促进功能性子宫内膜再生并恢复生育能力。总体而言,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利用具有优异生物粘附性能和M1型巨噬细胞靶向递送的FA-EVs混合粘附性水凝胶用于IUA治疗和子宫恢复。
19. 浙江大学余路阳:人羊膜上皮干细胞通过外泌体MiR-23a-TNFR1-NF-κB信号通路促进实验性结肠炎中的结肠恢复
Kou, Y., et al. (2024). "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Stem Cells Promote Colonic Recovery in Experimental Colitis via Exosomal MiR-23a-TNFR1-NF-κB Signaling."
Adv Sci (Weinh): e2401429. IF=14.3
20. 中山大学汪建成:胃癌通过MSC介导的线粒体转移主动重塑微环境以促进化疗耐药性
He, X., et al. (2024). "Gastric Cancer Actively Remodels Mechanical Microenvironment to Promote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via MSCs-Mediated Mitochondrial Transfer."
Adv Sci (Weinh): e2404994. IF=14.3
化疗耐药性是胃癌(GC)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然而,奥沙利铂(OXA)耐药的机制尚不清楚。在此,我们证明了细胞外机械信号在GC中的OXA耐药性中起着关键作用。该研究选择了OXA耐药的GC患者,并通过单细胞测序分析了肿瘤组织,发现GC细胞的线粒体含量以一种与生物合成无关的方式增加。此外,发现GC细胞中增加的线粒体主要来源于间充质基质细胞(MSCs),这可以修复GC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并降低线粒体自噬水平,从而导致OXA耐药性。此外,我研究发现线粒体转移是由细胞外基质(ECM)的机械信号介导的。OXA给药后,GC细胞在肿瘤微环境(TEM)中主动分泌ECM,增加肿瘤组织的基质刚度,从而通过微囊泡(MVs)促进线粒体从MSCs转移到GC细胞。同时,抑制与机械相关的RhoA/ROCK1通路可以减轻GC细胞的OXA耐药性。总之,这些结果表明基质刚度可以作为识别化疗耐药性的指标,而靶向机械相关通路可以有效缓解OXA耐药性并提高治疗效果。
21.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周祥:通过工程化外泌体靶向BRIX1诱导核仁应激以抑制癌症进展
Gan, Y., et al. (2024). "Targeting BRIX1 via Engineered Exosomes Induces Nucleolar Stress to Suppress Cancer Progression."
Adv Sci (Weinh): e2407370.IF=14.3
22. 【综述】吉林大学胡良海:通过化学探针阵列高通量捕获和原位蛋白质分析细胞外囊泡
Feng, X., et al. (2024). "High-throughput capture and in situ protein analysi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by chemical probe-based array."
Nat Protoc. IF=13.1
外泌体之家搜集整理。篇幅有限,仅介绍其中少数文献。
感谢大家关注!愿有所收获。下个月见!
【关于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生物】
北京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杜亚楠教授科研团队领衔创建,清华大学参股共建。核心技术源于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并凭借此项技术荣登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更获得国家科技部多项重点研发专项支持。
作为高质量三维细胞制造专家,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生物提供基于3D微载体的一站式定制化细胞规模化扩增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了原创3D细胞智造平台,实现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密闭式的细胞药物及其衍生品生产制备,以此帮助全球客户建立最为先进的细胞药物生产线。在开创【百亿量级】干细胞制备工艺管线后,加速向【千亿量级】进发,致力于以3D细胞规模化智造技术赋能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惠及更多患者。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生物的产品与服务,已广泛应用于基因与细胞治疗、细胞外囊泡、疫苗及蛋白产品等生产的上游工艺开发。同时,在再生医学、类器官与食品科技(细胞培养肉等)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并且,目前已助力多家细胞与基因治疗企业进行IND申报。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生物拥有5000平米的研发与转化平台,其中包括1000余平的以3D细胞智造及微组织再生医学治疗产品为核心的CDMO服务平台;以及4000平米的GMP生产平台,并新建了1200L微载体生产线。此外还在上海设有2000余平的国际合作与技术应用中心,以技术创新持续融入全球生物产业新业态。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